读书分享 | 通过《经济学原理》,重新认识周围的世界
今日看点
一提到经济学,表面看起来晦涩难懂,但美国经济学家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会让你觉得学经济学原来也是一种享受。通过《经济学原理》,我们将重新认识社会活动,重新认识周围的世界,重新认识我们自己。
作者简介
N·格里高利·曼昆(N. Gregory Mankiw)出生于1958年2月3日,美国经济学家,属于新古典凯恩斯主义学派,研究范围偏重宏观经济分析。1980年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经济系,1985年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1985年至1987年期间,曼昆担任哈佛大学经济学助理教授,1987年曼昆正式被聘为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1992年曼昆出版了《宏观经济学》,2003年,格里高利·曼昆走入政坛,接替哈伯德的职位担任美国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同时担任马萨诸塞州剑桥的一个非营利性智囊团——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所属的货币经济计划部主任,还被聘为国会预算办公室及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的顾问。另外,他还供职于ETS考试研发委员会下的经济学高阶水平考试委员会和NBER商业周期委员会。
本书简介
该书分为上册《微观经济学分册》和下册《宏观经济学分册》,采用了从微观到宏观的叙述线路。曼昆的这本《经济学原理》,行文简单、语言有趣、通俗易懂,是经济学入门的必备书籍。就像曼昆本人自己说的那样,这本书是为初学者而写的。很多经济学概念在书中会反复提及,并与生活极其贴近,利用诸如美联储为何存在,如何运作,如何降息以应付经济低迷等措施作为案例,配有一些简单图表讲解其背后的经济学道理,辅助读者理解和领悟每一章的知识点。《经济学原理》在1998年创下了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一是这本书还没有完稿时,出版商就出价250万美元买下版权,创下经济学著作卖价的吉尼斯世界纪录;二是这本书一出版便很快风行美国,其畅销速度和畅销数量又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直到现在都是全球最畅销的经济类书籍之一。在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中,几乎没有用到数学,而且自创归纳出“经济学十大原理”,为初学者解说,极其适合完全没有接触过经济学的人阅读。作为本书的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其中的思想和观点贯穿全文,对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有非常多的启发和帮助。这些原理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最后还用于生活,也是全书最核心的部分,作者运用它们对贸易、供求关系、销量与生产、企业行为和行业组织、劳动力市场以及宏观经济学理论进行阐述。这本书,既可以作为教材去学习经济学的基本思维,常用的基本原理,用于看待生活中的经济现象,也可以作为普通的兴趣读物去感受经济学的功用和有趣,颠覆你的认知和想象。
接下来我们就通过书中的经济学十大原理来思考自己目前的学习和生活中有什么地方值得提高和改进。对于其中出现的经济学专有名词,文中也会进行相对应的解释和说明。
一、人们如何做出决策
“经济是什么”这个问题在作者看来并没有什么神秘之处,其认为经济是由生活中相互交易的人们所组成的群体的行为。由于一个经济的行为反映了组成这个经济的个人的行为,所以本书的经济学研究就从个人做出决策的四个原理开始。个人的决策会对经济活动造成最底层、最根本的影响。
在“人们如何做出决策”这个章节,利用“人们面临权衡取舍”、“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理性人考虑边际量”、“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四个基本原理,从不同角度分析和探讨人们决策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古代的中国人提出的观点,包含了深刻的现代经济学的道理,反映在本书中就是“权衡”和“取舍”。就像效率和平等之于社会所面临的一种权衡取舍,我们个人也面临很多的权衡取舍。为了得到我们心仪的东西,有时候我们可能就需要抛弃另一个我们喜欢的东西。
作为学生,我们往往需要通过权衡取舍来配置我们最宝贵的资源之一——时间。如何利用好自己的时间,是一个学生能否安排好自己学习、生活的最重要的一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多的“取”往往是不经意做出来的,看剧、玩游戏去获得瞬时的愉悦,而“舍”又往往为我们无意中忽略掉了,对一些知识没能够充分的积累。而这一点,又可以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这一原理相联系。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在选择和决策时,要认识到伴随每一种可能的行动而来的机会成本。选择了娱乐、休闲,就必然需要放弃知识、学问。这两者之间的权衡,都需要时间作为成本,短时来看可能影响不大,但对于一个学生而言,未来的人生,就会因为现在的取舍而截然不同。
同时,作者还通过“理性人考虑边际量”和“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人们如何相互交易”来进一步解释人们对于决策过程中的一些考量。一些专业术语,例如边际变动是指对行动计划微小的增量调整。经典的案例就是航空公司的特价机票,当一种行动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项行动。航空公司只要卖出超过边际成本价格的机票,对于其来说都是有利可图的。而航空公司的特价机票,对于消费者来说也就是一种“激励”。当成本或利益变动时,也就改变了激励,对应的人们的行为也会发生改变。“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很有可能就从这样的特价机票的“激励”开始。作者在书中指出,在经济学研究中,激励起着中心作用。有经济学家甚至说:“人们对激励做出反应,其余内容都是对此的解释”。但相对应的是,我们还是需要考虑到“激励”背后的间接影响,因为书中指出,一个事件或一个政策发生时,相对来说人们会容易判断其带来的直接影响,其隐含的间接影响往往不那么显而易见。
二、人们如何相互交易
通过前面四个原理的分析,能够理解人们如何做出决策。其实,我们的决策不光影响我们自己,还会影响他人。人们会根据自己的决策来选择人们之间相互的交易,促使每个人都能够从社会中获取需要的东西,相互交易的过程我们就称为贸易。在世界贸易范围内,竞争无处不在,大到国与国的竞争,小到人与人的竞争。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因为“比较优势”的存在,贸易往往带来了更加广泛和深刻的专业化影响。作者认为“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但目前来看,相当一部分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的利益,对达成的贸易协定置若罔闻,破坏了市场原本的游戏规则。政府通过所谓“看不见的手”来试图控制市场,希望通过关税带来价格的变动指引着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其实,短期来看可能会对本国有一定的利好,但长久来看,阻止贸易自由化的做法一定会对世界的稳定、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不利的影响。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故决策者欲使自己的政策得以施行,要先考虑到他人的利益点之所在。尽管如此,行为经济学和心理学也同时告诉我们,人们也具备一定的利他心理和行为。且除了利益之心,人们在做决策还会受到其他的心理和文化影响。单纯考虑本国利益,视他国利益为儿戏的“霸权”行为都是不可取的。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规则”下,作者认为的“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是可能的。市场行为有时会因为“外部性”和“市场势力”的影响而失灵。这里的外部性是指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市场势力是指一个经济活动者(或经济活动者的一个小集团)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能力。这就需要政府对公共政策、政治制度等进行相对应的设计。只有当这一政策或制度促进了效率,保证了公平,才值得我们继续推广。
三、整体经济如何运行
在这一部分,作者开门见山地表示“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我们称为生产效率,生产效率越高,这个国家居民的生活水平就越高。保持生产率的手段,除了技术和管理进步外,技术垄断和资源独占往往带来更加持久和有力的生产率影响。生产效率的提高,能够为整体的经济稳定高速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
可有的时候,政府并不能进行很好的判断,只是一味希望提高生活水平。“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作者用简单的一句话,说明了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通货膨胀。政府往往都有发行过多货币的冲动,在经济快速发展期尤其如此。快速发展的企业和行业似乎无法避免的就是信贷的急速扩张,这种急速扩张容易在促进一个行业快速发展以至过度繁荣的同时,往往也导致原材料价格的高涨。这种滚雪球的信贷扩张一旦碰到金融或是经济的一两个“黑天鹅事件”的影响,后果往往会非常严重,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造成无法挽回的恶劣影响。短期来看,作者用“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这一章来解释。认为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权衡取舍只是暂时的,但这种关系会持续好几年。但这种短期权衡的取舍关系会在分析经济周期中起到关键的作用。无论是哪种社会制度,哪种经济模式,在经济运行的历史环境下,经济都具有周期性的特点,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产生波动。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更多的需要理性看待,冷静面对。
END
美 编 | 邢 拓
推荐阅读